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及基本原則
培養基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、含氮物質、無機鹽(包括微量元素)以及維生素和水等。供微生物、植物組織和動物組織生長和維持用的人工配制的養料。不用的培養基的成分不同,但是步驟卻大徑相同。
培養基的制備方法
1.配料
配方換算→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(蒸餾水,自然水)→按照配方稱取各種藥品(依次加入)→加足所需水量(一藥一勺,取藥后立即蓋上瓶蓋)。
2.溶解
淀粉溶解:少量冷水調成糊狀
加熱溶解,特別是加有瓊脂的培養基,一定要煮沸,瓊脂的熔解溫度95-97℃,且需要邊加熱邊攪拌以防止燒焦。
3.調PH
用1N的鹽酸或1N的NaOH把培養基調節到所要求的值。
4.過濾
濾紙或棉花進行過濾。(有時可以省去)
5.分裝
一般培養基放在三角瓶或試管中滅菌使用。
(1)三角瓶
若作靜置培養,則100ml培養基/250ml的三角瓶,zui多不能超過150ml培養基/250ml的三角瓶,否則滅菌時培養基沸騰容易污染棉塞,造成染菌;若作搖瓶培養,則15-20ml培養基/250ml的三角瓶,保證通氣良好。
(2)試管分裝
液體培養基一般裝4-5ml,約試管的1/4高度;
固體斜面培養基一般裝3-4ml,約試管的1/5高度。
6.包扎
分裝好后,塞上棉塞,在用牛皮紙將棉塞包裹好,防止滅菌時水份進入把棉塞弄濕。
7.滅菌
按配方上要求的溫度、壓力進行高壓蒸汽滅菌。如果滅菌的溫度太高,營養成分會被破壞,培養基中的糖、氨基酸會使培養基的顏色變深。
8.擺斜面
滅菌后需要擺斜面的試管要趁熱斜著擺放,使其凝固成為一個斜面,約占試管長度的1/2。
9.貯存
培養基在30℃下放置一天,無污染的即可使用。一般用牛皮紙包裹好存放于2-8℃冰箱中備用。
培養基配置原則
1、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
所有微生物生長繁殖均需要培養基含有碳源、氮源、無機鹽、生長因子、水及能源,但由于微生物營養類型復雜,不同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,因此首先要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求配制針對性強的培養基。
2、營養物質濃度及配比合適
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濃度合適時微生物才能生長良好,營養物質濃度過低時不能滿足微生物正常生長所需,濃度過高時則可能對微生物生長起抑制作用,例如高濃度糖 類物質、無機鹽、重金屬離子等不僅不能維持和促進微生物的生長,反而起到抑菌或殺菌作用。另外,培養基中各營養物質之間的濃度配比也直接影響微生物的生長 繁殖和(或)代謝產物的形成和積累,其中碳氮比(C/N)的影響較大。
3、控制pH條件
培養基的 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,以滿足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。各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的zui適pH條件各不相同,一般來講,細菌 與放線菌適于在pH7-7.5范圍內生長,酵母菌和霉菌通常在pH4.5-6范圍內生長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微生物生長繁殖和代謝過程中,由于營養物質被分 解利用和代謝產物的形成與積累,會導致培養基pH發生變化,若不對培養基pH條件進行控制,往往導致微生物生長速度下降或(和)代謝產物產量下降。因此, 為了維持培養基pH的相對恒定,通常在培養基中加入pH緩沖劑,常用的緩沖劑是一氫和二氫磷酸鹽(如KH2PO4和K2HPO4)組成的混合物。
4、控制氧化還原電位(redoxpotential)
不同類型微生物生長對氧化還原電位(F)的要求不一樣,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為+0.1V以上時可正常生長,一般以+0.3一+0.4V為宜,厭氧性微 生物只能在F值低于+0.1V條件下生長,兼性厭氧微生物在F值為+0.1V以上時進行好氧呼吸,在+0.1V以下時進行發酵。F值與氧分壓和pH有關, 也受某些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影響。在pH相對穩定的條件下,可通過增加通氣量(如振蕩培養、攪拌)提高培養基的氧分壓,或加入氧化劑,從而增加F值;在培養 基中加入抗壞血酸、硫化氫、半胱氨酸、谷胱甘肽、二硫蘇糖醇等還原性物質可降低F值。
5、原料來源的選擇
在配制培養基時應盡量利用廉價且易于獲得的原料作為培養基成分,特別是在發酵工業中,培養基用量很大,利用低成本的原料更體現出其經濟價值。
滅菌處理
要獲得微生物純培養,必須避免雜菌污染,因此對所用器材及工作場所進行消毒與滅菌。對培養基而言,更是要進行嚴格的滅菌。對培養基一般采取高壓蒸汽滅菌,一般培養基用1.05kg/cm2,121.3℃條件下維持15-30min可達到滅菌目的。